琼山甲子吴多川
2016-4-3 19:28:31
|
从纂修族谱说开去 |
国有国史、地方有志、姓族有族谱。纂修族谱自古就有,早在西汉时期的曾伟就始于撰写族谱。族谱是反映一个姓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是人类发展史的详细记录。它与地方志一起而构成国家历史,它对历史学、考古学、人口学、遗传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提供着真实的史料,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俗话说:乱世砸锅造枪炮,盛世修谱建宗祠。近年来,由于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四海升平,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富裕起来的人们都重视寻根问祖,追溯源流,众多姓氏都重纂族谱,我们吴氏也无例外,曾经多次修谱,而且还纂修了《中华吴氏大统谱》和各支谱,本人阅读了多部谱牒发现存在许多问题:
一、急之于成,纂修无全靣:从“bet36体育在线欧洲版网”上发现全国有很多地方村落旳宗亲还找不到自已的祖先根源。纂修族谱、总谱是一个宏大的工程,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必须做到家喻户晓,没有漏修漏记。
二、攀附官贵,张冠李戴,名无符实:修谱是项严谨的工作。修新谱时原旧谱中的记载必须照样修录,严禁随意改写。由于历史悠久烟远,以及社会变革原因,至使许多谱牒残缺,世系难于涵接。在修新谱时要注明待考,待于后人发现而补充,切莫牵强赴会,移花接木而误导子孙后人。如海南吴氏始祖吴贤秀公的祖籍在历代族谱中都记载为福建莆田孝义堡人,而新偏《海南吴氏总谱》却改写为汴州浚仪人;又全国有十四支谱世系都纂录为唐朝大史官吴兢公的后裔,甚至互差五、六世,那不是变成有趣的笑话了吗?
三、修谱必须“隐恶扬善"。对于那些犯过错误的宗亲要隠去其过,勿指点批判,于免引起其后裔宗亲的不滿,闹不团结。对于那些对社会、对祖宗事业建设有过重大贡献的宗亲名字,要永载在谱牒之中,让他(她)们的光辉事迹饮誉于子孙千秋万代。
总之,修纂族谱是联系同姓宗亲感情的桥樑,它凝结着宗亲的共同愿望,它是促进宗亲之间互相团结,互相学习,互相帮扶的大平台。它是族宗团结壮大的重要标志,所以在纂修中要十分慎重之。
|
|